您的位置:首页 > 幽默故事幽默故事

关于仁义的故事

admin2024-06-14人已围观

一、关于仁义的故事

仁德汤王

成汤是商朝的开国始祖,是一位仁慈的君王。

他不仅爱护百姓,就连飞禽走兽,也抱有关爱之心。

有一天,汤王到野外郊游,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一个猎人向四面撒布猎网。

猎人念念有词地祷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四方的兽啊,全都投到我的网里吧!”

听到这番话,汤王心中难过,叹口气:“这样捕捉动物,长此以往,鸟兽一定会灭绝啊!”

汤王不忍见生灵涂炭,便命猎人除去三面猎网,只留下一面,又改了祝祷词:“愿向左的, 向左逃吧;愿向右的,向右跑吧;愿飞翔的,快快飞吧;愿下逃的,向下逃吧!”

最后一句,他缓缓地开口:“只有命该绝的,入我的网中吧!”

这小小的举动,足以见得汤王的仁德。

放生护生,减少罪业,如此才是对百姓最大的爱护啊!

成汤能以仁德普及禽兽,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们赞颂。

只是因为人民已经有狩猎的习惯很久很久了,实在没有办法不猎兽。

因此,成汤倡导网去三面,只留下一面网。

只有那些命该绝的,才入网中。

君王这样的行为,教化了世人,不能无故地残杀生命。

同时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行为和观念后,国家也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四方归一。

成汤用心良苦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君主仁民爱物的高尚品德。

家长们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倡导仁爱惜物的观念,但更重要的其实还有惜物的方法。

就像成汤一样——四面网,去三面,还要留一面的。

应该明确,仁爱惜物要做到怎样的度。

二、求和孔子有关的故事(最好是他教育学生的故事,要有教育意义)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三、关于为读书而努力的中外名人故事

以仁释礼话春秋——孔子

华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说“礼”说“仁”就不得不说到孔子,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巨人。

公元前551年9月,在几声呱呱的哭啼声中,孔子诞生在鲁国陬邑平乡的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由于孔子幼时的长相太丑,头顶周围高、中间低,很像陬邑境内的尼丘山,于是家人为他取名“孔丘”。

孔丘自幼聪明伶俐,无论母亲教他什么,仅一两遍就烂熟于心了。家里有如此活泼可爱的孩子,也就时刻充满了幸福与温馨。

然而好景不长。在孔子两三岁的时候,其父孔纥不幸染病猝死。迫于种种压力,母亲不得不带着幼小的孔子背井离乡,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 当时的曲阜有着艮好的传统文化积淀,孔子就在这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可以说,曲阜的生活对孔子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由于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孔子做过吹鼓手,帮人管理过账目,甚至还帮人放养过牲畜。

但是,所有这些并不曾磨灭了孔子的志向。逆境之中,孔子一直发奋读书,从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在吸收完母亲对他的启蒙教育之后,他将自己求知的渴望寄托于整个社会。他自学“六艺”,还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并且还专门研习“礼”这门学问。在日后成长的岁月里,他跟着襄子学琴,之后又到东都考察文物、学习礼乐,还与南宫敬叔一起登门造访老子,问礼于他,成为千秋佳话。

四、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韦编三绝与推己及人除外)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很赞哦! ()

上一篇:《秋雨落叶》作文600字'>谈谈自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返回列表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