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绘本故事绘本故事

朱家故事怎么样

admin2024-05-03人已围观

一、朱家故事怎么样

故事内容从封面就可以看出来:妈妈背着高大肥胖的爸爸和两个俨然已经上中学了的儿子——讲的是天下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母亲。在我们家我并没有被定义为一个不知疲倦的老妈子,所以之前对这本书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只是由于太喜欢安东尼布朗,所以借了它。 故事的点睛之笔依然是最后一句:“妈妈修好了汽车”。给娃爹读的时候,他觉得最后这一句莫名其妙,实际上恰恰是这一句,没有让妈妈的解放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让父子的转变不像战争后的划清边界那么冰冷,而是表现了一个家庭中大家的共同努力,更主要的事表现了从家务中解放出来的妈妈也迸发了自己的潜力,一个女人,你以为她只会唠叨和做家务,那是因为你没给她做别的机会。 画风自然不必说,诸多隐喻,诸多温情,看得时候,我甚至想象布朗在画画时用怎样温柔的神情细细地上色。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妈妈回来时的那一页,妈妈的影子投在地上——像圣母玛利亚。整本书父子三人都有正面形象,妈妈却一直低着头看不清眉眼,直到最后一页,笑颜如花,像极了《大猩猩》里的安娜,那么年轻有活力。 题目是《朱家故事》,听名字像个中国传统封建大家庭的故事,我本不喜欢将外国人的姓名做中文式处理,例如郝思嘉、韩媚兰之类的,但这本书的名字实在译得妙,由于太妙,就不剧透了。 关键字:尊重、两性、发展、自由

二、朱子家训的故事40字

《朱子家训》两则故事

1、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译文]天亮了就起床,先洒水把庭院打扫干净,要让室内外都清洁整齐;天晚了就要休息,睡前关好门窗,该锁的要上锁,必须亲自查看。

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压有才华的官员,很多有识志士被关进牢里。政局混乱,民不聊生。

有一位少年名叫陈藩,从小立有大志,决心长大后为国效力,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他独自住在一个小院里,每天闭门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管,就连自己的庭院和房间都懒得收拾。

有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看他。见陈藩住的房间乱七八糟的,薛勤不禁皱起眉头问:“年轻人,为什么不把房间打扫干净再接待客人?”陈藩昂起头,不以为然地回答:“男子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做打扫房间的小事?”薛勤虽然为陈藩年少就有澄清天下之志感到敬佩,但他很不赞同不爱整洁的理由,反驳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藩一时无言以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他明白了凡事要从小处做起,懂得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后来,陈藩在朝廷做了官,历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被世人誉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2、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译文]见了貌美的女性而心存邪念的人,要想到你自己的妻子、女儿可能有同样的遭遇;为抹平心中的怨恨而阴谋伤害他人,会给自己子孙留下祸根。

故事:秋户戏妻

从前,鲁国有个名叫秋胡的人,娶妻结婚才五天,就急着外出求职去了,在陈国谋得了一官半职。眨眼过了五年,秋胡思念家中老母和妻子,就向上司告了假,带着几年来积聚的金银财物,驾车赶路回家。

快到家了,秋胡在路边的桑园里看见有位农家少妇正在采桑。烈日当空,暑气蒸人,只见那女子穿得单薄,背影婀娜多姿,秀色迷人。秋胡心中顿生邪念,不顾家门就在眼前,急忙下车一边向采桑女走去,一边大声说:“大嫂,烈日下采桑多么辛苦,我因赶路也暑热难当,请停下来陪我在这桑荫下歇会儿把!”采桑少妇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顾自采桑不止。秋胡走到妇人身后又说:“费力种田不如遇上丰年,费力采桑不如遇上大官。我身上带有金银,情愿送给大嫂,怎么样?”采桑固然辛苦,养蚕可以纺丝织绢,拿来换取吃穿和日常用度,上可赡养双亲,下可替出门在外的丈夫养育儿子。我才不会接受你的金钱,但愿你心无邪念,收起财物赶路去把!”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三、有关朱子家训的故事有哪些?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春秋时代,鲁昭公在国内待不下去,出走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年纪很轻,就把国家丢掉,这是什麼原因呢?」 昭公回答说:「我年纪很轻,很多人爱护我,但我没有亲近他们;很多人规劝我,我又不留接受。於是弄得里边无人帮助,外边无人拥护。现在已没有一个人真心帮助和拥护我,倒是奉承和对我说假话的人很多。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草,根茎已经枯萎,枝叶尚自美丽。可是等到秋风一起,自然就连根都被拔起来了。」

景公觉得他这话很有道理,就转告晏子,并且认为若让昭公回去,该成为一位贤良的国君。晏子说:「不会如此。凡掉在水里的人,原先是不防备失足的;迷途的人,原先便是不注意路径的。一定等到掉在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注意路径。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著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著去挖井取水。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故事载於「晏子春秋」,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但含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我们对任何事,都要想深一层,想到它可能的发展,预先作妥善的准备,作个万一的预防;假若事到临头,才如睡梦方醒,那麼必像鲁昭公那样,不容於臣民,再要恢复已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便根据晏子说的最后几句话,引申成「临渴掘井」这句成语,用来嘲笑人平时对於事情不做准备、不知提防,等到事已临头,才忙著采取措施去应付,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譬如一个学生,平时不好好听课,不确实做习题,对课本所讲的模模糊糊,脑筋里没有印象,待到考试时,便临时抱佛脚,开夜车,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便是「临渴掘井」。我们用这句成语时,还可将「未雨绸缪」来联用;「未雨绸缪」即事先预作防备,免得到时手足无措的意思。如:「我们作什麼事都应该未雨而绸缪,不要临渴而掘井。」

很赞哦! ()

上一篇:有关雷锋的书籍'>谈谈自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

下一篇:绘本《笨笨猪上学》是注音的吗'>返回列表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