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故事视频故事视频

论语的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4-06-11人已围观

论语的读后感1000字

《论语》是部好书,不要为应付作业而应付式的去读它。认真读一遍《论语》你会得益匪浅的。 乍看《论语》觉得孔门对答有点答非所问,按理夫子门人弟子不该如此。通读整部《论语》,发现答非所问比比皆是。再细细品之,虽是答非所问,但也绝非风马牛之不相及。再反复读之,原来问此而答彼正是孔门对答的特点!因为夫子施教讲究的是“闻一而知十”,所以往往问的是此时此地此事,而答的往往是彼时彼地彼事。难怪每次读《论语》,感觉都不一样。原来随着阅历的增长,对《论语》的理解都不一样,更能接近夫子的原意。 2008年秋,吾再读《论语》有感 《论语》开篇首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记得初中时我翻译为“学习知识并不时温习学过的东西,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当时觉得如此翻译可也,教材说可以,老师也没说不对。于是就一直以为意思就应该是这样。而今想想,真的是这样翻译吗?夫子的意思真的如斯?夫子施教是为了培养弟子去当官而推行仁政。所以夫子应该不提倡整天在那里很快乐地温习功课,不然其仁政如何推行!所以此句正确理解的关键应该是“习”该如何理解吧?至于如何理解,也许等鄙人到夫子之年龄再读《论语》能比较正确地理解夫子的原意吧! 读书时对“学而优则仕”我们一直翻译成“读书读得很好就去做官”,也一直觉得就算翻译的不完全正确,大概意思也差不多。现在想想,真是这样吗?如果真是这样翻译,那么前一句(《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该怎么翻译呢?难道是“做官做得好就去学习”吗?真是这样不很可笑吗?鄙人认为关键应该在于“优”与“学”作何解释吧? 看来我们读书时期的经典古文的翻译很多都被误译或者是被断章取义的翻译。

写一篇《论语》读后感!800字,要联系实际生活,怎么写?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 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很赞哦! ()

上一篇:有没有关于敬廉崇洁的成语故事内'>谈谈自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返回列表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