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

本和末成语

admin2024-09-07人已围观

一、本和末成语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本末源流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舍本求末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

舍本逐末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

背本就末 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崇本抑末 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德本财末 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降本流末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捐本逐末 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强本弱末 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离本徼末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离本依末 丢掉根本,追逐末节。同“离本趣末”。

弃本求末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弃本逐末 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去本就末 指弃农经商。

去本趋末 指弃农经商。同“去本就末”。

弱本强末 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损本逐末 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务本抑末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二、什么本什么末成语

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ěn mò dào zhì ,意思是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

【近义词】:轻重倒置、舍本求末、削足适履、杀头便冠喧宾夺主、反客为主、舍本逐末、本末颠倒 。

【反义词】:以一持万、本末相顺、分清主次。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灯 谜】 半;瓶底朝天;跋作序言;本末倒置(打一字)

谜底:未

【辨析】 “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

但“本末倒置”是指把主次的位置颠倒了;“舍本逐末”指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示例】:

做任何工作;都有个轻重缓急;且不可~;不分主次。

这种混淆视听;~的做法是十分恶劣的。

三、舍本逐末这个故事的缩写100字左右

齐国使者去赵国问候赵威后。当赵威后先问他庄稼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认为赵威后没有先问自己的国王好不好而先问庄稼,没有分清尊卑。后来赵威后告诉他有人民然后才有国家,这时齐国使者才认识到自己错了。

请采纳!

四、一个末字一个本字倒过来的成语是什么?

这个成语是:本末倒置。

五、本末倒置的典故

属于文章引用的典故,没有故事一类的

成语名称:本末倒置

成语发音:běn mò dào zhì

成语释义: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成语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成语示例: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六、谁告诉我本末倒置的 故事

◣释义◥

事物的先后次序颠倒。语本《礼记.大学》。后用「本末倒置」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轻重倒置」

◣典源◥

《礼记.大学》

大学1>之道,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解〕

(1) 大学:博学。

(2) 明德:至德,指人生之初所秉赋於天的最美善之德性。

(2) 亲民:亲近民众,使民日新其德。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还有资料可供参考~

◣典故说明◥

「本末倒置」的「本」就是根本的意思,「末」是枝节末端的意思,所以这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把根本的事忽略了,反而注重细微末端、较不重要的事。《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一般人往往会有误本为末、倒末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说法。较早的书证是宋代大儒朱熹写给他的朋友吕伯恭的信,就提到:「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语,信中谈的就是先后次序颠倒的事情。另外一位宋代大儒陆九渊在〈与曾敬之〉信中也提到:「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亦可知矣。」大意是说事情都有本有末,没听过根本壮盛而枝节末端不茂盛的事。陆九渊的话更明白的表现出本末倒置的意思。清代王昶所写的〈新修州学之记〉说到:「当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说为政者若不知宣扬教化於民,则常会本末倒置,失掉了应有的判断。从这些例子可以知道「本末倒置」是句常用的成语。「本末倒置」这句成语当就从〈大学〉文义演变而出,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

很赞哦! ()

上一篇:山和石的四字成语疯狂猜成语'>谈谈自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返回列表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