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

刻骨铭心成语故事有哪些?

admin2024-09-01人已围观

刻骨铭心成语故事有哪些?

1、车胤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2、孙康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3、匡衡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穷,买不起点灯的油。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4、孙敬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5、苏秦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心照不宣的成语故事

心照不宣的成语故事出自《玉娇梨》第十九回:“千里片言,统祈心照不宣。”。

心照不宣是一个成语,读音是xīn zhào bù xuān,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也指互相之间明白或共同认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同时,对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应,而无需对方提醒。

1、清·曾朴《孽海花》:“张夫人吩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2、《玉娇梨》第十九回:“千里片言,统祈心照不宣。”

◎哦,哦,那算是我多说了,你是老门槛,我们~,是不是!——茅盾《子夜》十一

◎明白这一点,对于所谓“隐士”也就毫不诧异了,~,彼此都省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

◎例如,写到传说的地方,他会让读者感觉到这是传说,彼此心照不宣。——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心照不宣(成语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邀请黄山谷和佛印和尚来家小聚。这三个人在一起少不了要吟诗作对一番。正在兴高采烈,议论风生的时候,苏小妹来了,黄山谷连忙请她坐下,要她参加诗会。

苏小妹笑了笑说:“吟诗我比不上哥哥;写字我比不上山谷道人;念经我比不上老僧。要我参加可以,我们来猜谜行吗?”黄山谷和佛印连忙说:“行啊,你先开头吧!”苏小妹毫不推辞,便说:“这次猜谜,我们要玩个新花样,我先出个七字句打谜一,谁猜中了,先莫说,就由他继续出一个七字句字谜,该谜底必须与上一个谜底的字相联。第三个人同此,第四个人则要用一个哑谜来表示一个七字句,同样射一个字,最后这四个字连起来正好是一句成语。而这个成语又必须符合我们现在猜谜的情况,你们说行吗?”三个人一听都觉得难,但是又不肯服输,只得齐声说:“行。”于是,苏小妹说出谜面:

“月伴三星月如镰。”

三个人思索了一阵子,终于被苏东坡猜出。于是他抢先作第二个字谜:“日映召陵似火燃。”

黄山谷发慌了,心想,得抢先联上第三句,否则要用哑谜联第四句就难啦。黄山谷到底不愧是个大文学家,脱口便说:

“丕儿一去不复返。”

这时,三个人都望着佛印。佛印听了上面三句,心中已有数了,不慌不忙地把头上的帽子取下,马上又戴上,再用右手食指向上一指,说:“这就是我的哑谜,不知道跟你们的三个字联得上否?”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因为大家都猜对了。

原来,佛印哑谜的七个字是:“帽子一顶戴一天。”谜底是“宣”字。前面三个字是:“心”、“照”、“不”,依次连起来正好是一句成语:心照不宣。

心照不宣的成语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邀请黄山谷和佛印和尚来家小聚。这三个人在一起少不了要吟诗作对一番。正在兴高采烈,议论风生的时候,苏小妹来了,黄山谷连忙请她坐下,要她参加诗会。

苏小妹笑了笑说:“吟诗我比不上哥哥;写字我比不上山谷道人;念经我比不上老僧。要我参加可以,我们来猜谜行吗?”黄山谷和佛印连忙说:“行啊,你先开头吧!”苏小妹毫不推辞,便说:“这次猜谜,我们要玩个新花样,我先出个七字句打谜一,谁猜中了,先莫说,就由他继续出一个七字句字谜,该谜底必须与上一个谜底的字相联。第三个人同此,第四个人则要用一个哑谜来表示一个七字句,同样射一个字,最后这四个字连起来正好是一句成语。而这个成语又必须符合我们现在猜谜的情况,你们说行吗?”三个人一听都觉得难,但是又不肯服输,只得齐声说:“行。”于是,苏小妹说出谜面:

“月伴三星月如镰。”

三个人思索了一阵子,终于被苏东坡猜出。于是他抢先作第二个字谜:“日映召陵似火燃。”

黄山谷发慌了,心想,得抢先联上第三句,否则要用哑谜联第四句就难啦。黄山谷到底不愧是个大文学家,脱口便说:

“丕儿一去不复返。”

这时,三个人都望着佛印。佛印听了上面三句,心中已有数了,不慌不忙地把头上的帽子取下,马上又戴上,再用右手食指向上一指,说:“这就是我的哑谜,不知道跟你们的三个字联得上否?”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因为大家都猜对了。

原来,佛印哑谜的七个字是:“帽子一顶戴一天。”谜底是“宣”字。前面三个字是:“心”、“照”、“不”,依次连起来正好是一句成语:心照不宣。

这个成语只有出处没有故事的:

1、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张夫人吩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2、《玉娇梨》第十九回:千里片言,统祈心照不宣。

3、哦,哦,那算是我多说了,你是老门槛,我们~,是不是!--茅盾《子夜》十一

4、明白这一点,对于所谓隐士也就毫不诧异了,~,彼此都省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

5、例如,写到传说的地方,他会让读者感觉到这是传说,彼此心照不宣。--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心照不宣

【汉语拼音】xīn zhào bù xuān

也指互相之间明白或共同认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同时,对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应,而无需对方提醒。

【出自】: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后作“心照不宣”。

很赞哦! ()

上一篇:跟盲人摸象同义的成语'>谈谈自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返回列表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