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

孔子的成语故事

admin2024-08-04人已围观

孔子的成语故事如下:

具体内容:

以貌取人: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孔子的学生子羽因为外貌丑陋,受到老师的冷落。孔子对待学生的标准不仅仅是外表,而是内在的品质。这个成语用来提醒人们不应该仅以外表来判断一个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两个成语描述了孔子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即不断学习并且教导学生不懈怠。不耻下问:这个成语讲述了孔子的谦逊精神,即使是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老师,仍然会向比自己学问浅薄的学生请教问题。

孔子介绍: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孔子主要影响:

1、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2、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很赞哦! ()

上一篇:成语故事大概内容'>谈谈自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返回列表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