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宝宝睡前故事宝宝睡前故事

安史之乱的主要战役,详细一点

admin2024-09-09人已围观

一、安史之乱的主要战役,详细一点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甲子日(西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安禄山联合突厥等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大军,唐朝河北二十四郡纷纷瓦解。当时在骊山华清宫的唐玄宗原本不相信安禄山会叛变,起初仍半信半疑,直到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派人将军情急传给玄宗,玄宗才恍然大悟。安禄山大军不久便攻陷洛阳,天宝十五年(西元756年)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自称“雄武皇帝”。唐玄宗因急于解除长安之危,误斩两名大将封常清与高仙芝,此举令唐军上下大为震动。叛军很快就逼近潼关,朝中无人迎敌,玄宗只好起用已告老返乡的老将军哥舒翰,统领临时拼凑的二十万大军去前线镇守潼关。正直忠勇的哥舒翰上奏皇帝说:“安禄山不得人心,只要我们坚守城池,他们内部就会发生矛盾争斗,等他们力量减弱,我们再出兵征讨,定能获胜。现在出兵定中埋伏。”当时远在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也上书给皇帝:“潼关天险,足以坚守,不可出击,待援军到达,一举可破。”可是杨国忠妒嫉哥舒翰权重,怕其将来对自己不利,一再撺掇唐玄宗让哥舒翰出兵,唐玄宗听信杨国忠,接二连三下旨令哥舒翰出兵。哥舒翰只得率军出关迎敌,果然中了埋伏,唐军大败。哥舒翰被抓,因誓死不降叛军,被安禄山杀害,潼关失守。 唐玄宗在危急下,仓惶逃往四川,途中禁卫军将士发动兵变,要求唐玄宗立即将杨国忠、杨玉环正法,以向天下谢罪,唐玄宗无奈,只得杀了杨氏兄妹。因唐玄宗逃至成都,所以太子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由于被视为祸水的杨氏兄妹已被消灭,加上唐室有了维系民心的新政府,所以各地纷纷起兵响应灭叛军,尤以张巡和许远死守睢阳,阻断叛军掠食东南,更使粮食能够顺利转运、财赋能够充裕支援北方的唐朝军队,奠定了长期对抗叛军的经济基础。唐肃宗至德二年(西元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其义子安庆绪所杀后,势力大为减弱。郭子仪等率领大食、回纥的援兵乘机反攻,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败逃到邺(今河南安阳),其原有部将数万人悉归史思明所有。安庆绪因此想除掉史思明,史思明知道后,把所统领之十三郡及八万军投降于唐,唐封史思明为归义王。但是唐朝对史思明依旧不信任,想要计划翦除他,史思明知道后又再次叛唐,与安庆绪复合。干元二年(西元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后自称大燕帝位。上元二年(西元761年),史思明大败李光弼,欲西进长安,途中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众叛亲离,军力大衰,屡次交战,都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借助回纥兵力收复洛阳,史朝义兵败逃至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宝应二年(763年),李适、仆固怀恩等收复失地,叛军逃往范阳,史朝义被部下李怀仙逼迫,穷途末路之际自杀身亡。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雍丘之战

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

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

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

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

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

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

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

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

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

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大乱。

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分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得退守陈

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二、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乱大约历时多久

安史之乱,从755年12月16日开始,到763年2月17日被平定,历时7年2个月。

三、问个有关安史之乱的问题.历史达人进

不是,唐玄宗是被逼无奈的,天宝十五载(756)七月九日,李亨在杜鸿渐等人的陪同下,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登基后,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载,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当天,肃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宋代史学家范祖禹评价说,肃宗至灵武称帝,此乃“太子叛父”,是“不孝”,也就是说,是一次未经玄宗许可的擅立。

四、唐天宝战争与安史之乱的关系

唐玄宗天宝末年发生并经历了八个年头(公元755年——763年)三代帝王(玄宗、肃宗、代宗)的安史之乱,既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线,也是盛唐诗歌诗风的一个转型期。社会由一个富庶安康的年代,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诗歌也由追求飘逸、浪漫的年代,进入到一个沉郁、哀伤和面对现实的年代。杜甫诗歌就是这个年代的代表。它还为中唐诗歌的新乐府运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古典诗歌从此走向人民。 唐代在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后,又发生了外族入侵,长安一度又被吐蕃占领,代宗皇帝仓皇出逃陕州,紧接着又发生蜀中大乱。从发生到平定又历时两年多,这样两次战乱加起来就有十个年头。杜甫在成都诗中多次说过“十年”战乱。如:“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乾。”“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等,以后的岁月,又引发各地的藩镇之乱。杜甫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藩镇之乱却远未结束。可以说还刚刚开始,由于当时唐王朝在平息安史之乱后,为了稳定政局,安抚降将,把安史集团中的一些重要骨干如田承嗣、李怀仙等降将先后被封为节度使,致使他们拥兵自重,不服朝廷调遣。中国的藩镇之乱从代宗时代开始,在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年。这是安史之乱留给后来社会的一个严重恶果。 杜甫的一生是伴随战乱走过来的,是伴随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走过来的。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收有1439首,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收有1458首)这些诗歌绝大多数是反映战乱的,据粗略统计,其中直接反映安史之乱的诗歌就有三百多首。这些诗歌忠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社会上和在唐王朝内部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杜甫诗歌中都有反映,有些史无记载的,而杜诗中却有记载,可以补正史之不足。它好像是一部安史之乱的编年史似的。杜甫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光辉思想都集中地体现在这些诗歌中。这部分诗歌是杜诗中最深刻、最辉煌的一部分,很多爱国名篇都出在这里面。他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的许多重要事件,描写了老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各种苦难,以生动饱满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安史之乱的广阔画面。

很赞哦! ()

上一篇:古代集市上卖些什么啊。。'>谈谈自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返回列表

随机图文